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沂蒙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与中国梦——以苏区精神
时间:2017-12-01 12:21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非常丰富和十分宝贵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苏区精神
[作者简介]邱小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小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2013 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苏区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研究”(项目编号:13DJ0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正确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把中国梦由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中国梦为苏区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深厚土壤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使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以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形成、发展和积累了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非常丰富和十分宝贵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和旨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这些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精神追求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环境最艰难、斗争形势最险恶、挫折和曲折最频繁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凝聚起来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苏区时期,面对敌我力量对比和国民党反动派几次三番的大规模 “围剿”以及党内“左”倾等思想路线的纷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应该何去何从? 中国革命怎么革法?革命的重心放在哪里?走什么道路进行革命?这些问题严肃地摆在了处在历史大变动时期年轻的共产党面前。为此,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刻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 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1]P29—30正是在这个曲折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等仍坚定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深入苏区调查研究,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创建中国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 开始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农大众的革命斗志,为中央苏区在白色恐怖的夹缝中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更为苏区精神的形成和升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苏区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1 年 11 月 4 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80 周年座谈会上,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重要概念,明确提出了以“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指出,“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 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强调“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苏区精神的本质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典范,苏区精神具有永恒价值和持久活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苏区精神永远是砥砺中华民族奋勇前行、走向复兴的民族之魂,这决定了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2013 年 3 月 17 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详细阐释了中国梦,并用 “三个必须”勾画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求真务实,坚定走中国道路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农民问题及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了深刻的考察, 写出了宁冈、 永新两县的调查报告和 《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十几个著名的农村调查报告,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和《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件,规定了土地革命中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基本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见,正是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才有了党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 才有了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才有了党在民主革命中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正确路线。同时,为反对在党内长期占支配地位的 “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研究提到了党的工作方法的高度加以重视。1929 年12 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唯心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2]P91“纠正的方法,除了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分析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外,最重要的是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泥坑。”[2]P92之后,毛泽东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P111—112“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它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 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2]P115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旗帜鲜明地反对“左”倾教条主义,认为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正如后来胡耀邦所说的,“找到了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所以有毛泽东思想,所以干成了中国革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拘泥于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近代欧洲革命的传统模式,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3]P17。因此,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决定因素。今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仍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仍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心无旁骛,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干兴邦,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只有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2.坚定信念,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理想信念是灵魂,是支柱。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敌人的反复“围剿”,面对极为艰苦的战斗生活,面对生死抉择的两难,他们做到了宁死不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毛泽东用中国的古典“星火燎原”诠释了革命的前途。江善忠临终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陈毅的 《梅岭三章》,何等壮丽。苏区的党员干部为什么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战胜千难万险不断使革命走向胜利呢?就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尽管他们也知道, 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一定会在自己手中实现, 但他们坚信, 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 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我们党正是依靠这样的理想信念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团结和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理想信念,在今天仍特别重要。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 多么形象,多么深刻!今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就必须像当年苏区共产党人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发展中国精神、丰富中国精神,才能在建党 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在建国 100 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一心为民,广泛凝聚中国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所在。早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的复杂环境中,广大苏区干部就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并在实践中切实践行,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成为苏维埃政权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郑重提出,要使老百姓支援苏维埃战争,仅有政治动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 “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 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 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P136—137。毛泽东还大声疾呼苏区干部要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他说:“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 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 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接受我们的政治口号,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2]P138苏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毛泽东“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的谆谆教诲,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由此得到了苏区民众的热切拥护。今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也应该像当年的中央苏区一样,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唯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才能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合力。
三、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实现中国梦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苏区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彪炳千秋的精神丰碑。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苏区优秀的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还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思想基础,更是我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中央苏区时期,由于敌人的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的物资严重匮乏,苏区广大军民的生活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苏区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 患难相依,以做人民的公仆为无上光荣,处处带头当模范,争创“第一等工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清正廉洁来严格自律,“自带干粮去办公”,“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在这种好作风的影响和感染下,苏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建起了苏区的经济、财政、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初步保障。另外,为严惩腐败,苏区建立了一整套与当时斗争环境和斗争需要相适应的有效惩罚和监督机制,如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完善且非常严厉的反腐败法令、法规和条例, 在苏区各级党组织设立监察委员会,在各级政府内设立工农检查部和工农控告局等,不断加强反对腐败的法制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大力倡导廉洁奉公的品质,打造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等等这些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苏维埃政府局部执政的好经验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特别是 2014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辟专版刊发“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的长篇通讯,更为当下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0 册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耀邦.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我们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关键词]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苏区精神
[作者简介]邱小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小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2013 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苏区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研究”(项目编号:13DJ0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开辟了正确道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把中国梦由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中国梦为苏区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深厚土壤
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使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以星星之火,汇成燎原之势,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形成、发展和积累了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非常丰富和十分宝贵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和旨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这些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的精神追求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环境最艰难、斗争形势最险恶、挫折和曲折最频繁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凝聚起来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苏区时期,面对敌我力量对比和国民党反动派几次三番的大规模 “围剿”以及党内“左”倾等思想路线的纷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应该何去何从? 中国革命怎么革法?革命的重心放在哪里?走什么道路进行革命?这些问题严肃地摆在了处在历史大变动时期年轻的共产党面前。为此,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刻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 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1]P29—30正是在这个曲折的探索过程中,毛泽东等仍坚定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深入苏区调查研究,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创建中国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红色政权, 开始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农大众的革命斗志,为中央苏区在白色恐怖的夹缝中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更为苏区精神的形成和升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苏区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1 年 11 月 4 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80 周年座谈会上,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重要概念,明确提出了以“坚定信念、 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指出,“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 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强调“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苏区精神的本质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典范,苏区精神具有永恒价值和持久活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苏区精神永远是砥砺中华民族奋勇前行、走向复兴的民族之魂,这决定了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2013 年 3 月 17 日,习 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详细阐释了中国梦,并用 “三个必须”勾画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求真务实,坚定走中国道路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农民问题及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了深刻的考察, 写出了宁冈、 永新两县的调查报告和 《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十几个著名的农村调查报告,全面总结了土地革命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和《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件,规定了土地革命中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基本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可见,正是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才有了党对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 才有了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才有了党在民主革命中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正确路线。同时,为反对在党内长期占支配地位的 “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研究提到了党的工作方法的高度加以重视。1929 年12 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唯心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2]P91“纠正的方法,除了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分析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外,最重要的是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泥坑。”[2]P92之后,毛泽东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P111—112“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它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 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2]P115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旗帜鲜明地反对“左”倾教条主义,认为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正如后来胡耀邦所说的,“找到了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所以有毛泽东思想,所以干成了中国革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拘泥于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近代欧洲革命的传统模式,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3]P17。因此,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决定因素。今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仍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仍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心无旁骛,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干兴邦,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只有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2.坚定信念,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理想信念是灵魂,是支柱。中央苏区时期,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敌人的反复“围剿”,面对极为艰苦的战斗生活,面对生死抉择的两难,他们做到了宁死不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毛泽东用中国的古典“星火燎原”诠释了革命的前途。江善忠临终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陈毅的 《梅岭三章》,何等壮丽。苏区的党员干部为什么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战胜千难万险不断使革命走向胜利呢?就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尽管他们也知道, 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一定会在自己手中实现, 但他们坚信, 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 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我们党正是依靠这样的理想信念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团结和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理想信念,在今天仍特别重要。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 多么形象,多么深刻!今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就必须像当年苏区共产党人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远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精神、发展中国精神、丰富中国精神,才能在建党 100 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在建国 100 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一心为民,广泛凝聚中国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所在。早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的复杂环境中,广大苏区干部就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并在实践中切实践行,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成为苏维埃政权真正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郑重提出,要使老百姓支援苏维埃战争,仅有政治动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 “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 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 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P136—137。毛泽东还大声疾呼苏区干部要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他说:“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 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 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接受我们的政治口号,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2]P138苏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毛泽东“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的谆谆教诲,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由此得到了苏区民众的热切拥护。今天,我们同心共筑中国梦,也应该像当年的中央苏区一样,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唯有这样,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才能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合力。
三、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努力实现中国梦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苏区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苏区广大党员干部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彪炳千秋的精神丰碑。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苏区优秀的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还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思想基础,更是我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中央苏区时期,由于敌人的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苏区的物资严重匮乏,苏区广大军民的生活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苏区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 患难相依,以做人民的公仆为无上光荣,处处带头当模范,争创“第一等工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清正廉洁来严格自律,“自带干粮去办公”,“节省每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在这种好作风的影响和感染下,苏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建起了苏区的经济、财政、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人民群众的生活获得初步保障。另外,为严惩腐败,苏区建立了一整套与当时斗争环境和斗争需要相适应的有效惩罚和监督机制,如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完善且非常严厉的反腐败法令、法规和条例, 在苏区各级党组织设立监察委员会,在各级政府内设立工农检查部和工农控告局等,不断加强反对腐败的法制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大力倡导廉洁奉公的品质,打造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等等这些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和苏维埃政府局部执政的好经验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特别是 2014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辟专版刊发“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的长篇通讯,更为当下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0 册 )[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耀邦.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光芒照耀我们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