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新闻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协会新闻
红色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
时间:2018-01-11 08:57 来源:未知 作者:井冈山青年干部学院 点击:

  红色文化教育是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承继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和形成的诸如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成果及其物质载体的统称,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文化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培育和践行的与国家历史文化相契合的价值观念,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尽管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历史时期和面临的时代使命有所差异,但同作为崇高的价值理念和先进的文化元素,它们在基因承续、精神内核和价值指向上呈现出一种同构性。为此,深入分析这种内在逻辑,对于推进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同根性
  
  从基因追溯层面来说,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根性。这一同根性包含了两个维度:一是文化基因的同根性,即两者都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二是理论基因的同根性,即两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的。
  
  (一)文化基因的同根性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文化,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红色文化教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承继和发展革新,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最深层精神的永恒追求。“自古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勤奋创业的伟大精神塑造了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到了近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和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巨大的魄力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孕育出崇高而伟大的红色文化。从这一逻辑演进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历史根脉,红色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比如,崇高的爱国主义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对传统文化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爱国思想的延续;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对传统文化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等持之以恒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民生情怀作为红色文化的构成元素,是对传统文化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民为国本”和“因民之利而利”等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因子,是对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等坚强不屈意志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承继和时代升华,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从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概括和提出了12个词、24个字的价值要求。其中,每一层面的价值目标都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比如,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传统文化中“国家一统”“天下为公”“民贵君轻”“以文化人”和“崇尚和谐”等思想的延续与弘扬;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允执厥中”和“隆礼重法”等思想的借鉴与发展;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专心致志,以事其业”“言而有信”和“仁者爱人”等思想的坚守与传承。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源头活水。
  
  (二)理论基因的同根性
  
  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为不同时期红色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源泉”,也为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红色文化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理论之源来孕育和发展的。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经由日本、俄国等传入中国,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而且不断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当代化、现代化的重要成果,是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的指导思想,因而也是这一阶段红色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中国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等红色文化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孕育和发展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文化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孕育和发展的。从这一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红色文化创造的理论根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进行培育和践行的。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了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多元化的局面,需要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并且,这种引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形成社会主流思想的共识。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其本身需要借鉴和汲取不同的文明,既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先进文化思想,也包括其他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有益的思想文化对这些历史文明的扬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甄别、分析,弄清应该抛弃、吸收和弘扬的元素。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与理论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处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即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不同时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成果。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539—8025001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