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红色沂蒙 > 红色经典 >
热点新闻
联系方式

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培训一部:0539—8025001

培训二部:0539—8025001

培训三部:0539—8025001

培训四部:0539—8025001

后  勤 部:0539—8025001

网络宣传:0539—8025001

邮箱: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市文化中心14楼

红色经典
毛泽东“铜鼓脱险”
时间:2017-12-01 14:23 来源: 作者: 点击:

       铜鼓脱险之一,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加这次起义的有四个团,毛泽东负责领导第三团的起义。这个团驻扎在赣西北的铜鼓县。安源在江西省西南面,从安源到铜鼓,要是走大路,三天可以到。为了安全起见,毛泽东只能走小路,经湘东南再返回赣西北。行至湖南浏阳县与江西铜鼓县交界的何家坊,毛泽东被地主武装靖卫团抓住了,同时被抓的还有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和易子义、刘建中等几个干部。靖卫队要把毛泽东他们押到团防局去杀头。要是真的到了团防局,那他们的头目就可以得到一大笔奖金。因为国民党三十六军军长兼湖南省代省长周斓发了布告,并通令各军:“如获毛逆者,赏洋五千元。”毛泽东边走边想,觉得必须设法逃脱,否则就是九死一生。 
         铜鼓脱险之二,团丁答应想办法把毛泽东放走,可事情还没有办成,就被靖卫队长知道了,队长不同意,毛泽东见贿赂无效,只好再想其他办法逃走。山区的路都是羊肠小道,不能平排步行,20几个人只能拉成一条长线走。毛泽东同那个团丁故意放慢脚步,走在后面。行至一个拐弯处,毛泽东见时机已到,乘敌人不备,一个箭步往山下跑去。当他跑到不见人影的地方后,那个团丁才大声叫喊跑了人啦,并朝天放了几枪。全队团丁吆喝着往山下追捕。毛泽东立即钻进一口水塘边的芦苇从中躲了起来。 
      铜鼓脱险之三,1936年7月中旬,毛泽东在陕西保安县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讲得很详细。他说:南方的水塘到了秋天,蓄水量很少,但长有很深的杂草,他就躲藏在芦苇的深处。团丁在离他很近的路旁叫叫喊喊,跑来跑去,可怎么也没有发现他。他心里很紧张,生怕有再次被捕的危险。
        铜鼓脱险之四,几个团丁草草搜了一会儿,见没有人,便下山向长官报告去了。过了一会儿,毛泽东见敌人真正走远了,才从水塘里爬了出来。毛泽东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见上下都是泥水,鞋子也不知什么时候丢了。他没有到过铜鼓,不知道到县城的路,只得慢慢走下山。这时,遇到一个打柴回家的农民,毛泽东向他说了情况后,那农民就把他带到了山脚的月形湾的吴家祠堂,给买了一双草鞋,安排他的住宿和晚饭。第二天,那农民又带路送毛泽东到了铜鼓县城。分手时,毛泽东问这个农民的姓名,可那农民就是不告诉他。直到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后,才派人找当地地下党打听到这个打柴人的名字叫陈帷德,小名叫久兴,是铜鼓纸工工会会员。陈帷德后来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毛泽东曾给他写过一封信,称其为“救命恩人”。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