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分田十七条”
1928年5月至7月,毛泽东、贺子珍先后三次从井冈山来到塘边村。在塘边的40多天里,毛泽东和贺子珍走遍了全村山上的坳坳冲冲和垅里的田边地角,5月下旬,毛泽东、贺子珍和调查组的同志在村贫农协会的协助下,一连6天上山搞山地调查。天天在山上,踩界址,丈量山地面积;作标记,标明林木分布。房东周大娘见毛泽东、贺子珍的脸晒黑了,脚上打起了血泡,走路一拐一拐的,心疼了。天天晚上烧好添加草药的热水给他们泡脚。6月中旬后,土地调查进入耕地普查阶段,群众知道毛泽东和贺子珍在田垅里更忙了。几位会编织斗笠的老大娘晚上加班到深夜编织精美的小斗笠,送给调查组的同志每人一顶。毛泽东、贺子珍手拿斗笠,心里百感交集,既感受到红军与群众鱼水情深的温暖,又感觉到群众渴望得到土地的沉沉责任。在10余天的耕地调查中,毛泽东、贺子珍天天风雨无阻,也不顾烈日炎炎,下田垅,走农户,调查耕地状况,倾听群众呼声。7月初,完成了土地调查,毛泽东撰写了《分田临时纲要十七条》。为了使这十七条做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满意,毛泽东、贺子珍每天从早到晚在读书石找群众座谈,边谈边修改。经过近百次座谈和数十次修改,《分田临时纲要十七条》终于制定并予公布。广大群众为之奔走相告,你一句,我一句,唱出了新歌谣:“毛委员,搞调查,走遍田垅和山岭,为使群众能翻身;毛委员,制纲要,读书石上听民声,保障群众有田耕。”随着歌谣唱遍全村,分田分地运动在塘边轰轰烈烈展开。毛泽东和贺子珍在读书石上忙着书写的分田牌,随着歌谣声插遍塘边村的田垅,插到了家家户户群众的心田里!
八十年过去了,读书石依然如故。但塘边村的面貌全新:山更青了,水更秀了,稻穗更沉了,六畜更兴了,群众精神更旺了。塘边村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在入学前都要去瞻仰读书石,想念毛泽东……
八十年过去了,读书石依然如故。但塘边村的面貌全新:山更青了,水更秀了,稻穗更沉了,六畜更兴了,群众精神更旺了。塘边村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在入学前都要去瞻仰读书石,想念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