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

二级分类:

我是伙夫头

        红四军军长朱德当年在井冈山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绰号“伙夫头”。说起这个绰号,还有一段惊险的故事。
        1927年11月,朱德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2000余人,由从广东潮汕一带千里转战,来到了江西南部上堡村休整。
由于沿途连续作战,将士们都已是疲惫不堪,而眼下隆冬将至,同志们身上穿的单衣单裤却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了,薪饷弹药没有着落,损坏了的枪支也得不到修理。

        面对这种现状,朱德心急如焚。他多次与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等人商量对策,但一下子却难于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如果部队的给养不能尽快得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将士们的情绪,还直接关系到这支起义军的存亡。如何保存这支来之不易的革命武装力量,成了朱德等军部领导日思夜想的一大难题。
        一天有侦察兵来报,说是被蒋介石排挤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及其所部的三个师长张浩、曾曰唯、赵超率部驻扎在湘南、粤北一带,由于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心里正憋着一肚子窝囊气呢。朱德一听到范石生三个字,早年在云南的生活情景立即浮上了脑海。原来,范石生和张浩等人都是他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现在既然他们遭到排挤,何不前去和他叙叙同学旧谊?说不定可以得到一点他们的给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再不济也算是正规的“国民革命军”呀!而且还可趁此机会和他们建立反蒋统一战线。
        主意打定,朱德立即修书一封,直寄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探问他能否联手拒蒋,共渡难关? 
        不出所料,半月之后,朱德果然收到了范石生的回信。信中邀请朱德到湖南汝城一叙。朱德看罢信后,心中大喜,他断定范石生本人同意联合之举,只是希望朱德亲自到汝城与师长曾曰唯谈判。
        于是,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等人经过反复商议,为了表示诚意,决定按范石生的意见,由朱德亲自到汝城和曾曰唯面议大事,陈毅、王尔琢率部镇守上堡,待机而动。
        第二天,朱德带着50名身强体壮、机智灵活的战士,日夜兼程,赶往汝城。
        从江西的上堡去湖南的汝城,要经过湘赣两省的边陲地带。这里地处山区,群峰峻岭,山峦起伏,地势险要,道路艰难。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更是匪祸连绵,盗贼横行,一个名叫胡凤璋的就带着一股人马在这一带打家劫舍,掠夺民财。
        一天,朱德一行来到这山间的濠头圩,当时天色已晚,人疲马乏,朱德见此情景,决定在圩中歇息一晚,次日再行,以防不测。
        投宿前,朱德向战士们交代说,万一发生意外,大家务必赶到南山脚下集合,以便占领制高点。随后,他与几名战士和衣睡在圩中祠堂内的厢房里,这厢房与伙房仅一墙之隔。几位战士因长途跋涉,实在困乏,一躺下便进入了梦乡。
        午夜三更时分,突然间,祠堂外杀声骤起,火光冲天。
        睡梦中的朱德一跃而起,朝大门冲去。他刚跨出大门,迎面就有七、八个土匪冲到了他的跟前。
        “快说,你是什么人?”一个为头的土匪气势汹汹地问朱德。
        朱德见状,灵机一动,揉揉眼睛,不慌不忙地说:
        “我是伙夫头,起床去烧饭。”
        他一边说一边还用手指了指伙房。
        那个土匪用火把将朱德全身上下照了个够,只见朱德身穿烂衣破袄,脚着草鞋,右肩披着一条旧毛巾,黑瘦瘦的的脸上留着长长的胡须,便确信他只是一个伙夫头而已,不带任何疑心地又问:
        “那你们朱军长在哪?”
        “他住在上头。”朱德懒洋洋地转过身子,抬手朝后厅的楼上一指。
        土匪们为抢头功,不再理会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伙夫头”,一窝蜂似的朝后厅楼上奔去。
        摆脱了这些人后,朱德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了厢房内,叫醒那几个战士,一道冲出祠堂,赶到南山脚下集合。
        朱德拿出哨子,长长地吹了一阵后,又大声地叫道“同志们赶快集合!”朱德睛一看,50位战士全部到齐,一个不拉。大家正准备出发转移时,没想到,刚才那七、八个搜捕朱德的土匪,举着火把,拖着枪也赶来集合。
        朱德见状,一声令下:“把他们枪下了!”
        这几个土匪一时愕然,分不清东南西北,再留神一看,大吃一惊:“天啦!这不是刚才在祠堂里的那位伙夫吗?!”
        朱德哈哈大笑:“对。我就是伙夫头,也是你们想要抓的朱德!”
        “啊!„„”那个头目站立不稳,瘫软在地。
        原来,这几土匪按着朱德指引的方向登上祠堂楼上,却不见朱德的踪影,待下楼想再问问那位“伙夫头”,也不知去向。这时,他们听见集合的哨音,以为自己的长官在催他们归队,于是举着火把也匆匆赶来集合了,哪能想到他们是来自投罗网呢!
        从此,朱德便得了个“伙夫头”的绰号。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