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

二级分类:

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性、党风、党纪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保证。井冈山斗争时期,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培育的井冈山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而且是我们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无产阶级党性,是共产党性质的本质体现 

  党性是由阶级性决定的,是阶级性的升华,是阶级觉悟、阶级意识的集中表现。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井冈山的英烈们所表现出的无产阶级党性主要体现在: 

  1.坚定性,即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遭受惨重挫折的危难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来到井冈山这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山村。在这里,虽然生活极度艰苦,并遭到大汾劫难、“三月失败”、“八月失败”等这样的严重挫折,但他们仍然对革命充满信心,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留下了他们艰辛而又执着的足迹,塑造了一座座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高耸丰碑。为了追求革命的真理,有48000多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2.群众性,即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 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和红四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践行党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湘赣边界后,不仅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使井冈山的农民得到了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土地,而且还注意关心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疾苦和痛痒,切实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实际问题。正是党和红军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形成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才出现了妻送夫、母送子参加红军的动人场景。 

  3.求实性。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毛泽东等人将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它的基础就是根据实际作出正确选择的科学态度。1927年秋,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城市,是以苏联为楷模,试图通过城市暴动,达到夺取政权的战略目的。“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仍把武装起义的着眼点放在城市。正是毛泽东,在起义遭到失利的紧要关头,立足实际,对已经发生剧变的局势作出科学判断,作出落脚井冈山的决策,才使工农革命军转危为安。如果毛泽东拘泥于文家市的前委决议,不能以一周后的现实结合江西省委的指示调整方略,何以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井冈山精神所彰显的作风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源头 

  党风是党的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判断一个政党性质的重要标准。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党风主要包括: 

  1.做到实事求是。党的性质具有求实性,体现在党风上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实事求是就要调查研究,毛泽东是最讲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引兵井冈,就是走遍整个罗霄山脉,深入根据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作出的判断。土地纲领的制定更是毛泽东通过对永新、闽西、寻乌、兴国等地的调查和经验总结逐步修正和完善起来的。《古田会议决议》也是毛泽东在离开红四军的四个多月里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然后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完成的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正是因为毛泽东在井冈山做到了实事求是,避免了“左”的干扰,才形成了整套建设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政策和策略。 

  2.践行群众路线。井冈山斗争时期, 毛泽东、朱德等率先垂范,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头,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处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反对“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工农革命军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先走进百姓家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柴米油盐。毛泽东为群众修井台、疏泉眼;朱德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彭德怀给群众发放银元;陈毅带病为农民割禾等等场景,至今还在井冈山广为流传。正是这种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生死与共的军民情怀,构铸了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才使弱小的红军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次次的“进剿”与“会剿”,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天天地发展壮大。 

  3.发扬民主。党的讨论自由与批评自由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作风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永新县泥金乡党支部会议记录》上就专门设有“提建议”和“进行批评”两个栏目,靠“人人出主意、大家想办法”来制定党的政策。在军队中,工农革命军在三湾改编时就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内部民主。“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的民主主义”。各级工农兵政府都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广大农民群众有充分参政议政的权利。如: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就是由群众选举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等组成的。 

  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铁的纪律是党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以弱小的红军战胜数倍于己的强大敌人,是与我们党制定和执行铁的纪律分不开的。正是这种铁的纪律保障了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胜利。这些纪律包括“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党代表工作大纲》,并且把党的“三大任务”用红军和党的法规固定下来。这些纪律对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纪律性,不仅在于制定了上述纪律,更重要的是对所制定纪律的严格执行。只有真正执行的纪律,才是严明的纪律。1927年10月下旬,在进抵荆竹山的途中,有些战士因行军饥饿,在山坑上挖了老百姓的红薯,在身上擦一擦就吃,毛泽东发现后,即刻从衣袋里摸出一块银元,叫人找了个木牌,亲自在木牌上写上:“我们是工农革命军,路过此地,因饥扒了您地里的红薯,现留下银元一块。”写毕,将木牌插在地里,银元放在牌下。战士们见状,深受教育。毛泽东住在洋桥湖的时候,一天部队司务长给他送来一件新棉衣,当晚毛泽东就把新棉衣送给了房东谢槐福。 

  不仅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严格遵守纪律,下级党政领导干部也同样如此。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宣传部长刘辉霄等人下乡检查工作时,都是自己带好一竹筒米,走到哪家就把米留在哪家蒸饭,从来不吃群众家的饭菜。余贲民曾担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长,兼红四军军部财务总管,成了井冈山的“财神爷”。打土豪收缴的金银,统一由财政部管理调配,都由他亲自保管。但他连一双六角钱可以买到的“雨鞋”都没有,一年到头总是穿着草鞋。他与桃寮村的一位姑娘相爱,快要结婚了,未来岳母要余贲民给女儿送一枚金戒指作为“念物”。余贲民说:“我这里金戒指有的是,但公家的,半个也动不得。要我买戒指的话,这婚事就中间剁草绳——一刀两断。” 

  同时,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对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也都会给予应有的惩处。为了督促广大指战员认真执行群众纪律,工农革命军前委专门成立了“纪律检查组”,负责检查各部队遵守群众纪律的情况。当部队离开一个地方时,“纪律检查组”成员就分头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查漏补疏,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 

  这些事件现在看来都是小事,但正是这样一支坚强的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是红四军能完成好党赋予的战斗任务的决定性因素。杜修经在向湖南省委报告中曾谈到:四军中“党员干部工作人员比较强健”。敌人在缴获《党代表工作大纲》时惊呼:“红军党代表之工作及能力亦可表率其众,敌人组织如此,吾人应加猛醒!”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