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的第一所军校”——龙江书院红军军官教导队
龙江书院 红军教导队旧址
早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毛泽东就在井冈山宁冈龙江书院创办教导队,训练红军干部,这是我军最早的军校。红军官兵在这里既学军事、政治,也学文化。后来享誉世界的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将它的源头追溯到龙江书院的红军教导队。1931年10月,毛泽东在讨论即将成立的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远景规划时,特别提出,国民党有一个“黄埔”,我们要办一所“红埔”。
“我军的第一所军校”——龙江书院红军军官教导队
1927年,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动和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人民军队由此诞生。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11月,在井冈山龙江书院创办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军官教导队,史称井冈山教导队。万事皆有源,井冈山教导队就是国防大学的根。
龙江书院坐落于井冈山宁冈县砻市西北的五虎岭南麓,龙江河西岸。1927年11月,为了适应井冈山武装斗争的需要,培养军队和地方武装干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这里开办了军官教导队。该团军官队队长吕赤任军官教导队队长,蔡钟任党代表兼党支部书记。教导队下设四个区队,分别由陈伯钧、张令彬、陈士榘、王良任区队长。每个区队下设三个班,招生能力150人左右。教导队的学制为三个月。
毛泽东亲自出席军官教导队的开学典礼并讲话。他说:军官教导队今天开学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你们是教导队的第一期学员,应该感到骄傲。毛泽东为教导队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为部队和地方培训输送干部;二是改造俘虏;三是调查研究敌军情况。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为实现推翻军阀政府、消灭封建剥削、完成土地革命的目标而奋斗。教导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课和政治课。其中军事课有队列、射击、刺杀、投弹、游击战术、夜间战斗、敌情侦探等课目,政治课有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任务、部队建设、群众工作、政策纪律等内容。除学习军事和政治外,还设有识字课。
1927年12月,毛泽东发现军事训练只有队列、射击和投弹等单兵技术科目,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就帮助教导队总结经验,增加了游击战基础教育、战术和夜间训练。调整后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单兵战术原则、游击战指导原则和夜战三项。单兵战术原则是“十八字战术”,即:“利用地形地物、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游击战指导原则是“十二字游击战术”,即:“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教导队教学注重实践活动,经常跟随部队行动,接受实战锻炼,还经常到农村做群众工作,学习掌握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方法。
教导队只有袁炎飞、黄天华两名专职教官,其余都是兼职的。毛泽东也是“兼职教官”。毛泽东讲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很受学员欢迎。比如讲“什么是革命”时,他就用“舂米”的例子。他说:舂米的一个办法,是每人手中一根木杵,把稻谷捣成米;另一个办法是用水车,水车安上木杵,水一冲,水车不停地转,木杵就不停地舂米,这个办法是“革”了前一办法的“命”,又快又好,算是进步了;现在又有新办法,就是用机器碾米,机器开动起来,稻谷很快变成了米,这又是一次“革命”,又进了一步。他这样一讲,大家茅塞顿开,有人就说,“革命”就是“革”掉旧的、落后的,建立新的、进步的。白匪、军阀、封建制度都是落后的,必须革他们的命。“革命”,一个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命题,毛泽东就这样通俗明白地讲清楚了。
教导队虽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管理非常严格。作息制度坚持“三操两讲一点名”,即:早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室外操练;上午、下午各讲一次课;每晚有一次点名。同时还要求学员做到“三不八能”,即:不嫖、不赌、不偷;能写、能说、能唱、能算、能刻苦耐劳、能打仗、能生产劳动、能诚实可靠。
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及湘南农军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改称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其军官教导队亦改称第三十一团军官教导队。教导队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150余名基层干部,其中,许多人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优秀的军政指挥员。
1928年5月初,第三十一团军官教导队与工农革命军第二十九团教导队合并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大队,陈毅任大队长。6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教导大队随之改称红四军教导大队。8月,红四军教导大队改称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由梁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周子昆任副队长。
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师赣南。3月中旬,以军官教导队为基础成立随营学校,编制上称学员总队,由梁军任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随军南征。1930年1月中旬,红四军离开闽西进军赣南,随营学校转隶中共闽西特委,改称闽西(福建)红军学校,并移驻福建龙岩县城省立第九中学校园内,石迟峰任总队长,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谭希林任副总队长。3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闽西红军学校扩大规模,并改称福建红军学校。4月10日,中央同意福建省委的建议,将福建红军学校收归中央办理,命名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选调曾在南昌起义中任第二十军代理参谋长的贺沈洋任校长,政委仍由邓子恢兼任,校址在福建省永定县太平区虎岗乡。8月,学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不久,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彭湃、杨殷两位烈士,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第一分校改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
龙江书院坐落于井冈山宁冈县砻市西北的五虎岭南麓,龙江河西岸。1927年11月,为了适应井冈山武装斗争的需要,培养军队和地方武装干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这里开办了军官教导队。该团军官队队长吕赤任军官教导队队长,蔡钟任党代表兼党支部书记。教导队下设四个区队,分别由陈伯钧、张令彬、陈士榘、王良任区队长。每个区队下设三个班,招生能力150人左右。教导队的学制为三个月。
毛泽东亲自出席军官教导队的开学典礼并讲话。他说:军官教导队今天开学了,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你们是教导队的第一期学员,应该感到骄傲。毛泽东为教导队规定了三项任务:一是为部队和地方培训输送干部;二是改造俘虏;三是调查研究敌军情况。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为实现推翻军阀政府、消灭封建剥削、完成土地革命的目标而奋斗。教导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课和政治课。其中军事课有队列、射击、刺杀、投弹、游击战术、夜间战斗、敌情侦探等课目,政治课有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任务、部队建设、群众工作、政策纪律等内容。除学习军事和政治外,还设有识字课。
1927年12月,毛泽东发现军事训练只有队列、射击和投弹等单兵技术科目,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就帮助教导队总结经验,增加了游击战基础教育、战术和夜间训练。调整后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单兵战术原则、游击战指导原则和夜战三项。单兵战术原则是“十八字战术”,即:“利用地形地物、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游击战指导原则是“十二字游击战术”,即:“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教导队教学注重实践活动,经常跟随部队行动,接受实战锻炼,还经常到农村做群众工作,学习掌握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的方法。
教导队只有袁炎飞、黄天华两名专职教官,其余都是兼职的。毛泽东也是“兼职教官”。毛泽东讲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很受学员欢迎。比如讲“什么是革命”时,他就用“舂米”的例子。他说:舂米的一个办法,是每人手中一根木杵,把稻谷捣成米;另一个办法是用水车,水车安上木杵,水一冲,水车不停地转,木杵就不停地舂米,这个办法是“革”了前一办法的“命”,又快又好,算是进步了;现在又有新办法,就是用机器碾米,机器开动起来,稻谷很快变成了米,这又是一次“革命”,又进了一步。他这样一讲,大家茅塞顿开,有人就说,“革命”就是“革”掉旧的、落后的,建立新的、进步的。白匪、军阀、封建制度都是落后的,必须革他们的命。“革命”,一个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命题,毛泽东就这样通俗明白地讲清楚了。
教导队虽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管理非常严格。作息制度坚持“三操两讲一点名”,即:早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室外操练;上午、下午各讲一次课;每晚有一次点名。同时还要求学员做到“三不八能”,即:不嫖、不赌、不偷;能写、能说、能唱、能算、能刻苦耐劳、能打仗、能生产劳动、能诚实可靠。
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及湘南农军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改称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其军官教导队亦改称第三十一团军官教导队。教导队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150余名基层干部,其中,许多人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优秀的军政指挥员。
1928年5月初,第三十一团军官教导队与工农革命军第二十九团教导队合并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大队,陈毅任大队长。6月,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教导大队随之改称红四军教导大队。8月,红四军教导大队改称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由梁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周子昆任副队长。
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师赣南。3月中旬,以军官教导队为基础成立随营学校,编制上称学员总队,由梁军任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随军南征。1930年1月中旬,红四军离开闽西进军赣南,随营学校转隶中共闽西特委,改称闽西(福建)红军学校,并移驻福建龙岩县城省立第九中学校园内,石迟峰任总队长,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兼任政治委员,谭希林任副总队长。3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闽西红军学校扩大规模,并改称福建红军学校。4月10日,中央同意福建省委的建议,将福建红军学校收归中央办理,命名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选调曾在南昌起义中任第二十军代理参谋长的贺沈洋任校长,政委仍由邓子恢兼任,校址在福建省永定县太平区虎岗乡。8月,学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不久,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彭湃、杨殷两位烈士,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第一分校改为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