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可爱的中国”的民族英雄方志敏
谈到方志敏,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是他牺牲前在狱中写下的动人篇章——《可爱的中国》。文中写道:“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这就是方志敏所憧憬的“可爱的中国”。为了“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用尽毕生的精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方志敏以他的英雄业绩和崇高气节,被中共中央授予“民族英雄方志敏”的称号。多少个年代过去,如今,这“可爱的中国”已经或者正在实现。方志敏,这个光辉的名字也将和他的千古名篇,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1.“清贫”书写正气歌
方志敏是1935年1月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失利后被捕的。当时,抗日先遣队冲破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迂回到了赣东北的怀玉山区。突然,敌人从侧面袭击,部队被打成两截。方志敏率领的前一截800多人勇猛突围,冲出了包围圈,回到了根据地。后一截大队主力部队却因指挥不当,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方志敏决定自己返回接应大部队。也就是在找回主力部队突围时,方志敏被捕了。他在狱中写的《清贫》这篇文章中,记录了这个不幸的时刻: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木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钉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个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手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都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几遍, 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方志敏的描述从容、淡定,仿佛这一切发生得都是那样平常。在赣东北时,方志敏写下过这样一句座右铭:“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千千万万方志敏式的干部,始终能够与老百姓同甘苦、共命运。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而且较之宋代文天祥,有着更为宏大的气概。他不像文天祥那样忠于一姓王朝,而是忠于最广大的人民。方志敏成长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苦难岁月里,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方志敏不遗余力地为农民谋利益,他因此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深孚众望。
国民党抓住了方志敏,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剿共”的一个重大胜利,要在上饶举行一个“庆祝大会”。敌人把五花大绑的方志敏带到台上示众,妄图以此来打掉方志敏的威风。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方志敏昂首挺胸,正气浩然,台下的百姓用敬仰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方志敏,用无声来反抗反动当局的暴行。“庆祝大会”只得草草收场。
敌人随即将方志敏押往南昌,途中要经过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敌人又盘算在弋阳开个“庆祝会”,借以恐吓革命群众。这时苏区已经全部沦陷,但方志敏要押回弋阳“示众”的消息传来后,附近的农民纷纷拿着锄头、扁担、柴刀、木棍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入县城。人们怀着悲痛和愤怒的心情等待着囚车的到来,准备以死相拼,抢回他们敬爱的领袖方志敏。当囚车来到弋阳时,早已是人山人海,敌人哪敢开什么庆祝大会,慌忙驱车向南昌逃窜。
在南昌,敌人故伎重演,召开了一个所谓“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然而,他们精心策划的庆功大会竟然成了方志敏宣传革命的演讲大会。一个语言不通,无法口头采访的美国记者,以一双客观的眼睛,对会场内外的情形作了如下的报道:“豫章公园周围都排列着警察队伍。街上架着机关枪,谁也不准从路旁跑人街心。戴了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由大队兵马森严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黯然无声。即蒋介石参谋部之军官亦莫不如此。观众之静默,适是证明观众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表示无限之尊敬及同情。……当局看来,群众态度之静默,殊属可怕。”
从上饶到弋阳,又到南昌,敌人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方志敏被捕示众,来摧毁方志敏的意志,打击群众的革命热情,都没有成功。
2.两条半枪闹革命
弋阳是方志敏的家乡,也是方志敏“两支半枪闹革命”的起家之地。1923年3月,受组织委托在南昌从事革命工作的方志敏,由一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这是方志敏认为的自己“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后来,他在狱中所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回忆当时的心境:“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了党。”这就是方志敏入党时的誓言。
1925年夏天,方志敏为了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回到了家乡弋阳。方志敏在弋阳高小组织了“弋阳革命青年社”,以青年社成员为骨干发动广大农民同当地的土豪劣绅作斗争。同时,创办“贫民夜校”和“旭光义务小学”,通过读书识字,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主张,培养农运骨干,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在漆工镇上创建了党支部。
1926年10月,方志敏获悉北伐军攻占武汉,转战江西节节胜利的消息,兴奋不已。他抱病赶往南昌,全力投入农民运动。他深入南昌、新建近郊,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协助北伐军攻克了南昌城。革命高潮推动了农运的发展,从10月到1 1月两个月间,江西省的农会会员从不足6000迅速发展到5万多人。
斗争形势大好,方志敏却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深感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1926年1 1月19日,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在南昌正式成立,方志敏当选为筹备处委员长兼秘书长。方志敏和农协的其他领导人分赴各地指导农运,很快就使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力的组织系统。弋阳九区的农民协会在方志敏领导下,于1926年底举行了“漆工镇暴动”,占领了镇警察所,缴获了两条半枪(其中一条只有半截枪筒)。正是靠着这“两条半枪”起家,弋阳农协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在大革命失败后,还能有自己的武装,为后来的弋阳、横峰武装起义积蓄了力量。
3.“方志敏式”根据地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中,方志敏与毛泽东的思路不谋而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赞誉赣东北根据地是“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7年8月下旬,遭到反动当局通缉的方志敏秘密返回弋阳,召集分散在各地的农运骨干,在七天内,从九区开始,重新组织起20多个党支部、农民协会和其他革命团体。11月下旬,方志敏主持召开了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党的联席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决定组织年关暴动。1928年1月,以农民煤窑抗捐斗争为导火索,方志敏领导弋阳、横峰广大地区的农民5万多人举行暴动,然后兵分五路,向四周出击。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很快就将弋、横地区变成了农民革命团体的天下。
弋、横农民武装起义,震动了江西省国民党政府,朱培德派出了一个主力团,在地方反动武装靖卫团的配合下,向弋、横大举进攻,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弋横武装暴动被镇压。方志敏率领起义的精干力量,组建正规武装一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2师第14团2营1连,转入游击战争,坚持战斗,先后粉碎了敌人组织的三次围攻。赣东北红军也在反“围攻”中不断壮大,由一个连扩编成了一个团,后来发展成了红十军;根据地的范围由以磨盘山为中心的弋横根据地扩展到信江沿岸的贵溪、余江、万年、铅山、上饶等县。1929年3月,中共信江特委成立,方志敏代理书记,10月1日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政府下辖9个县委和党组织及8个县苏政府。1930年7月,信江根据地的信江特委与浮梁的东北特委组成直属党中央的赣东北特委,方志敏任特区苏维埃主席。根据党中央决定,将范围包括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邵武和赣东的广丰、铅山、上饶等县边区的闽北苏区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赣东北地区(包括闽北)的党组织和红色区域的统一,标志着“苏区纵横五百余里,人口有一百余万”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9月赣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横峰葛源召开,正式将赣东北特区改为赣东北省,成立了中共赣东北省委。11月在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
1932年4月,赣东北红十军攻克浙西华埠镇,成立了化婺德(开化、婺源、德兴三县)中心县委和县苏政府,开辟了化婺德苏区。与此同时,赣东北省委派出大批干部经由化婺德苏区赴浙西和皖南开展工作,赣东北根据地波浪式地扩展到闽浙皖赣四省边区,其区域在鼎盛时期包括50多个县。为了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中央将赣东北省委改名为闽浙赣省委,赣东北省苏维埃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方志敏任省苏维埃主席,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方志敏创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方式具有独创性、开拓性、自主性、灵活性等鲜明特色,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誉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反“围剿”过程中,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多次将红军主力调离根据地,使根据地的形势变得极为不利。在逆境中,方志敏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他力挽狂澜,坚持根据地的建设,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正是这块面积不大的苏区,在国民党数万重兵的四年“围剿”中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战略侧翼。
由于方志敏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根据地的卓越成就,在193 1年1 1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代表苏维埃中央政府授予方志敏红星勋章一枚,以嘉奖他“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卓越功绩,并授予红十军一面奖旗。在1934年1月全国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称赞闽浙赣省为“苏维埃模范省”。
4.狱中最后的斗争
玉山区被捕后,被关押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的看守所里。敌人对他时而严刑拷打,时而百般引诱。国民党当局每天都派人来劝降,上至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下至方志敏的故交、亲朋、老师、同窗,都被动员来劝降。有的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有的晓以一念之差、生离死别的利害关系;还有的则以人生之道、夫妻之情来游说。这些都没法动摇方志敏的信念。国民党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方志敏态度之强硬,一如平常”;“方志敏反对一切提议,态度非常强硬,看他到死也不会动摇的”;“关于红军现状的一切问题,他一概拒绝回答”。
方志敏抱定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他决意要将生命的最后一刻,化成血写的文字,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他所信仰的主义。他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在昏暗的牢房里奋笔疾书。他不顾疾病与病痛的折磨,从春天到夏天,方志敏用自己全部的情感和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又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给赣东北各地负责人和全体指战员写了5000多字的长信……方志敏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图圄,在狱中6个月的时间里,在死神随时敲门的情况下,方志敏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了约13万字的文稿。在这凝聚着他的鲜血和生命的文稿中,他热情地讴歌了我们的党,讴歌了可爱的中国,愤怒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认真地回顾了赣东北根据地创立的历史,总结了自己从事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倾注了对党和人民深情的热爱……在狱中,方志敏人格魅力和崇高气节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他写下的这些文稿,正是通过对他深怀敬意的两位国民党士官保存和传送出来,历尽艰辛,通过多种渠道,将手稿传送至我党中央,使它流传后世,成为了中国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
蒋介石见方志敏坚贞不屈,劝降不成,遂下了“秘密处死”的命令。1935年8月6日凌晨牛方志敏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南昌市赣江边的下沙窝,时年36岁。
方志敏牺牲后,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负责人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上,作了《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的讲演,在谈及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阶级战士”时,特别提到“有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方志敏同志。方志敏同志肉体虽被摧残了,但方志敏同志的抗日救国的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永垂不朽”。 1936年1月29日方志敏被俘一周年时,巴黎《救国时报》根据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部传递的方志敏狱中手稿,出版了《民族英雄方志敏》一书,书中收录了方志敏《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和《我们临死前的话》两篇文稿和《方志敏传略》,以及陈绍禹、杨朴、哈马丹撰写的三篇纪念文章,方志敏的英雄事迹由此传遍海外。 193’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斗争》第122期出版“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志专号”,中共中央领导人、方志敏生前故友纷纷发表悼念文章,表彰他的英雄业绩,“民族英雄方志敏”这一崇高称谓从此永垂青史。
1.“清贫”书写正气歌
方志敏是1935年1月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怀玉山失利后被捕的。当时,抗日先遣队冲破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迂回到了赣东北的怀玉山区。突然,敌人从侧面袭击,部队被打成两截。方志敏率领的前一截800多人勇猛突围,冲出了包围圈,回到了根据地。后一截大队主力部队却因指挥不当,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方志敏决定自己返回接应大部队。也就是在找回主力部队突围时,方志敏被捕了。他在狱中写的《清贫》这篇文章中,记录了这个不幸的时刻: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木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钉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个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手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都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呵!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几遍, 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方志敏的描述从容、淡定,仿佛这一切发生得都是那样平常。在赣东北时,方志敏写下过这样一句座右铭:“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千千万万方志敏式的干部,始终能够与老百姓同甘苦、共命运。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而且较之宋代文天祥,有着更为宏大的气概。他不像文天祥那样忠于一姓王朝,而是忠于最广大的人民。方志敏成长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苦难岁月里,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与劳苦大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方志敏不遗余力地为农民谋利益,他因此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深孚众望。
国民党抓住了方志敏,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剿共”的一个重大胜利,要在上饶举行一个“庆祝大会”。敌人把五花大绑的方志敏带到台上示众,妄图以此来打掉方志敏的威风。面对敌人雪亮的刺刀,方志敏昂首挺胸,正气浩然,台下的百姓用敬仰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方志敏,用无声来反抗反动当局的暴行。“庆祝大会”只得草草收场。
敌人随即将方志敏押往南昌,途中要经过方志敏的家乡弋阳县,敌人又盘算在弋阳开个“庆祝会”,借以恐吓革命群众。这时苏区已经全部沦陷,但方志敏要押回弋阳“示众”的消息传来后,附近的农民纷纷拿着锄头、扁担、柴刀、木棍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入县城。人们怀着悲痛和愤怒的心情等待着囚车的到来,准备以死相拼,抢回他们敬爱的领袖方志敏。当囚车来到弋阳时,早已是人山人海,敌人哪敢开什么庆祝大会,慌忙驱车向南昌逃窜。
在南昌,敌人故伎重演,召开了一个所谓“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然而,他们精心策划的庆功大会竟然成了方志敏宣传革命的演讲大会。一个语言不通,无法口头采访的美国记者,以一双客观的眼睛,对会场内外的情形作了如下的报道:“豫章公园周围都排列着警察队伍。街上架着机关枪,谁也不准从路旁跑人街心。戴了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由大队兵马森严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黯然无声。即蒋介石参谋部之军官亦莫不如此。观众之静默,适是证明观众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表示无限之尊敬及同情。……当局看来,群众态度之静默,殊属可怕。”
从上饶到弋阳,又到南昌,敌人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方志敏被捕示众,来摧毁方志敏的意志,打击群众的革命热情,都没有成功。
2.两条半枪闹革命
弋阳是方志敏的家乡,也是方志敏“两支半枪闹革命”的起家之地。1923年3月,受组织委托在南昌从事革命工作的方志敏,由一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这是方志敏认为的自己“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后来,他在狱中所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回忆当时的心境:“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了党。”这就是方志敏入党时的誓言。
1925年夏天,方志敏为了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回到了家乡弋阳。方志敏在弋阳高小组织了“弋阳革命青年社”,以青年社成员为骨干发动广大农民同当地的土豪劣绅作斗争。同时,创办“贫民夜校”和“旭光义务小学”,通过读书识字,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主张,培养农运骨干,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在漆工镇上创建了党支部。
1926年10月,方志敏获悉北伐军攻占武汉,转战江西节节胜利的消息,兴奋不已。他抱病赶往南昌,全力投入农民运动。他深入南昌、新建近郊,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协助北伐军攻克了南昌城。革命高潮推动了农运的发展,从10月到1 1月两个月间,江西省的农会会员从不足6000迅速发展到5万多人。
斗争形势大好,方志敏却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深感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1926年1 1月19日,江西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在南昌正式成立,方志敏当选为筹备处委员长兼秘书长。方志敏和农协的其他领导人分赴各地指导农运,很快就使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力的组织系统。弋阳九区的农民协会在方志敏领导下,于1926年底举行了“漆工镇暴动”,占领了镇警察所,缴获了两条半枪(其中一条只有半截枪筒)。正是靠着这“两条半枪”起家,弋阳农协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在大革命失败后,还能有自己的武装,为后来的弋阳、横峰武装起义积蓄了力量。
3.“方志敏式”根据地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中,方志敏与毛泽东的思路不谋而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赞誉赣东北根据地是“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7年8月下旬,遭到反动当局通缉的方志敏秘密返回弋阳,召集分散在各地的农运骨干,在七天内,从九区开始,重新组织起20多个党支部、农民协会和其他革命团体。11月下旬,方志敏主持召开了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党的联席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决定组织年关暴动。1928年1月,以农民煤窑抗捐斗争为导火索,方志敏领导弋阳、横峰广大地区的农民5万多人举行暴动,然后兵分五路,向四周出击。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很快就将弋、横地区变成了农民革命团体的天下。
弋、横农民武装起义,震动了江西省国民党政府,朱培德派出了一个主力团,在地方反动武装靖卫团的配合下,向弋、横大举进攻,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弋横武装暴动被镇压。方志敏率领起义的精干力量,组建正规武装一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2师第14团2营1连,转入游击战争,坚持战斗,先后粉碎了敌人组织的三次围攻。赣东北红军也在反“围攻”中不断壮大,由一个连扩编成了一个团,后来发展成了红十军;根据地的范围由以磨盘山为中心的弋横根据地扩展到信江沿岸的贵溪、余江、万年、铅山、上饶等县。1929年3月,中共信江特委成立,方志敏代理书记,10月1日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任主席。信江特委和信江苏维埃政府下辖9个县委和党组织及8个县苏政府。1930年7月,信江根据地的信江特委与浮梁的东北特委组成直属党中央的赣东北特委,方志敏任特区苏维埃主席。根据党中央决定,将范围包括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邵武和赣东的广丰、铅山、上饶等县边区的闽北苏区划归赣东北特委领导。赣东北地区(包括闽北)的党组织和红色区域的统一,标志着“苏区纵横五百余里,人口有一百余万”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9月赣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横峰葛源召开,正式将赣东北特区改为赣东北省,成立了中共赣东北省委。11月在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
1932年4月,赣东北红十军攻克浙西华埠镇,成立了化婺德(开化、婺源、德兴三县)中心县委和县苏政府,开辟了化婺德苏区。与此同时,赣东北省委派出大批干部经由化婺德苏区赴浙西和皖南开展工作,赣东北根据地波浪式地扩展到闽浙皖赣四省边区,其区域在鼎盛时期包括50多个县。为了适应根据地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中央将赣东北省委改名为闽浙赣省委,赣东北省苏维埃改名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方志敏任省苏维埃主席,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方志敏创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方式具有独创性、开拓性、自主性、灵活性等鲜明特色,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誉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反“围剿”过程中,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多次将红军主力调离根据地,使根据地的形势变得极为不利。在逆境中,方志敏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他力挽狂澜,坚持根据地的建设,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正是这块面积不大的苏区,在国民党数万重兵的四年“围剿”中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战略侧翼。
由于方志敏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根据地的卓越成就,在193 1年1 1月全国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代表苏维埃中央政府授予方志敏红星勋章一枚,以嘉奖他“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卓越功绩,并授予红十军一面奖旗。在1934年1月全国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称赞闽浙赣省为“苏维埃模范省”。
4.狱中最后的斗争
玉山区被捕后,被关押在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的看守所里。敌人对他时而严刑拷打,时而百般引诱。国民党当局每天都派人来劝降,上至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下至方志敏的故交、亲朋、老师、同窗,都被动员来劝降。有的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有的晓以一念之差、生离死别的利害关系;还有的则以人生之道、夫妻之情来游说。这些都没法动摇方志敏的信念。国民党的报纸也不得不承认:“方志敏态度之强硬,一如平常”;“方志敏反对一切提议,态度非常强硬,看他到死也不会动摇的”;“关于红军现状的一切问题,他一概拒绝回答”。
方志敏抱定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他决意要将生命的最后一刻,化成血写的文字,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他所信仰的主义。他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在昏暗的牢房里奋笔疾书。他不顾疾病与病痛的折磨,从春天到夏天,方志敏用自己全部的情感和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又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给赣东北各地负责人和全体指战员写了5000多字的长信……方志敏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图圄,在狱中6个月的时间里,在死神随时敲门的情况下,方志敏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写了约13万字的文稿。在这凝聚着他的鲜血和生命的文稿中,他热情地讴歌了我们的党,讴歌了可爱的中国,愤怒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认真地回顾了赣东北根据地创立的历史,总结了自己从事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倾注了对党和人民深情的热爱……在狱中,方志敏人格魅力和崇高气节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他写下的这些文稿,正是通过对他深怀敬意的两位国民党士官保存和传送出来,历尽艰辛,通过多种渠道,将手稿传送至我党中央,使它流传后世,成为了中国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
蒋介石见方志敏坚贞不屈,劝降不成,遂下了“秘密处死”的命令。1935年8月6日凌晨牛方志敏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南昌市赣江边的下沙窝,时年36岁。
方志敏牺牲后,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负责人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上,作了《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与共产党的策略》的讲演,在谈及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阶级战士”时,特别提到“有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方志敏同志。方志敏同志肉体虽被摧残了,但方志敏同志的抗日救国的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永垂不朽”。 1936年1月29日方志敏被俘一周年时,巴黎《救国时报》根据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部传递的方志敏狱中手稿,出版了《民族英雄方志敏》一书,书中收录了方志敏《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和《我们临死前的话》两篇文稿和《方志敏传略》,以及陈绍禹、杨朴、哈马丹撰写的三篇纪念文章,方志敏的英雄事迹由此传遍海外。 193’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斗争》第122期出版“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志专号”,中共中央领导人、方志敏生前故友纷纷发表悼念文章,表彰他的英雄业绩,“民族英雄方志敏”这一崇高称谓从此永垂青史。